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国庆访谈--海归与智库
chen_yuangui | 2009-10-08 17:54:48    阅读:2739   发布文章

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国庆60年倒计时直播节目

 

  主持人:感谢佳宁的报道,现在我们将请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和我们一起来聊聊归国留学生和智库的话题。

  主持人:在我们的直播间除了我们的两位主持人还有中央台特约观察员陈杰人,现在我们的中国之声直播室又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其实我们是从21点就开始不断的在介绍王辉耀,现在终于坐到了直播间。介绍一下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www.ccg.org.cn) 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先生,王会长您先给我们收音机听众朋友打声招呼吧?

  王辉耀: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各位主持人好。

  主持人:特别节目,是祝福咱们祖国,祝福咱们新中国成立60华诞的节目,先说说您的心情?

  王辉耀:我的心情很兴奋,也很激动。实际上我是刚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在大会堂来自世界各国的4500名嘉宾参加了今天晚上的盛宴,而且刚从宴会厅出来,就来到今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倒计时直播现场,我也感到很兴奋,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而且是一个举国期盼的时刻,我们的国庆60周年很快就要到来了,大家都有很多的思想和心情想交流和表达,我想也是这样的。

  主持人:实际上王会长的头衔除了刚才给大家介绍的,还有很多,在这也不太具体的介绍了。看过您的介绍同时,您还担任过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管,像什么西门子,阿尔斯通等等这些公司都做过顾问。这么丰富的经历在海外留学人员当中也不是多见,您是怎么做到的?

  王辉耀:实际上是这样的,我出去留学比较早,我84年就出国,而且当时也是最早的一波读MBA专业的,出国以前我在国家经贸部工作过,在国外读MBA比较早,包括在国外政府的机构也和跨国公司做了很长时间,这样的话你的经历比较多元化以后,跟跨国公司打交道比较容易了,因为你可能知道东西方中外的文化上的差异,包括去帮助GE和西门子那些公司,他们也是比较重视有这种多元文化背景和国际化背景的人才。

  主持人:在这里特别想问一下杰人,刚才王会长也说了,实际上在国外您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各种辛酸和努力只有你自己才能够体会,咱们从60年来留学生出国留学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变化,包括他们出去之后要干什么,学些什么专业的变化,能够反映咱们60年来什么样的变化,解读一下。

  陈杰人:如果是30年之前,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如果听说谁上了大学,特别是谁要出了国的话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如果是出国留学的话是一个顶尖的人才了。10年之后这个时候觉得在国内上大学并不是一件特别稀奇的事,但是在出国留学仍然是很吃香的事情,大家还是挤着往外去。

  但是在近十年以来,出国留学生从过去的吃香、落地不沾灰、大家都抢着要,到现在开始从所谓的“海归”变成了“海待”。有三个方面,第一个随着这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的重大,中国和国际交流日益的广泛和深入,中国在外国的留学生也很多,回来的也很多,不是很稀奇。第二个方面,我想就是在市场化的变化过程当中,一些出国留学的人自己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以及在毕业之后如何去选择一份适合于自己的工作进行努力的奋斗,可能也是存在一些偏差,使得他自己产生了一些彷徨。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这种国内的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国际上的制度还存在一些很大的差距,这当中必然会反映到就业方面,所以我现在会看到王会长看资料上介绍的那么隆重,看的您显得那么年轻和帅气,我还是想请您给我们,包括我在内来讲解一下,比如说不管是留学生还是一个本国毕业的学生,他的职业规划上可能需要有什么注意的?

  主持人:太有实际指导意义了。

  王辉耀:我先回答一下你刚才的问题,60年的变化可能也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从当年的精英留学到现在的大众留学,过五关斩六将、还能找到奖学金才能留学的人非常少的,现在已经很多寻常百姓家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开始壮大。第二个就是以前的专业很少,主要是去读理工的比较多,现在大量的比如说读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很多的实用学科非常多。第三个就是现在的留学生大量的回来是在创业,跟以前的几代留学生不太一样。以前我的海归研究的著作里就发现,前四代的留学生很多都是科技救国,现在很多是创业,当代的留学生有很多这样的特点。

  你刚才问的问题非常好,现在的留学生也好,国内学生也好,职业规划上要注意哪些方面,我觉得也有几个方面,比如说第一个首先得有一个定位,你自己适合做什么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我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竞争力。第二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可能要跟时代的潮流结合起来,比如说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际化的时代我怎么样去结合这块,培养这方面的技能和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第三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职业规划的话,在之前比较年轻的时候,在自己还有年龄资本的时候,先尝试几个不同的行业或者事业,发现自己对哪个最有兴趣,最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找准了就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经过一段时间肯定会做出成绩。人生规划也是中国人普遍比较重视的。

  陈杰人:其实我也注意到王先生的说的时代的潮流,我想实际上刚才我还没有说出一句话就是海归在中国六十年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就业的变化,也是体现了中国时代潮流的变化,从过去不论是什么出处都可以有地方用,到后来还是有一些挑捡,甚至有竞争,这就说明中国实际上在就业的岗位,在职业的细分,在对于各个人才,各层次人才的竞争方面也是一个大的发展。他的深刻的原因还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飞速的发展。

  主持人:没错,王会长有他在他的一本书叫《海归时代》那里面也提到了留学生运动的热与冷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晴雨表,这30年的留学现象应该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呈正比的。

  王辉耀:你说的非常对,而且我可以给你几个数据,比如说我们留学生在改革开放以来,2009年我预计今年可能会达到160万累计出国,邓小平虽然说不是一个两个派,要成千上万的派,实际上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都是十万人以上,出现了一个井喷现象。进入到WTO以后2001年的时候每年十几万,去年达到了二十万,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总数达到了160万人,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回国也是不少,回国现在有40多万人,当然不是多数还是少数。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会迎来一个留学回国的高潮。这我几天也碰到很多的国外的、包括留学生说想回来,今天还有人跟我讲印度和中国有个十万人的回归计划,在海外,都想回到发展中的大国,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

  主持人:现在可能还有一个现实,目前毕竟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背景之下,作为这些归国的留学人员,就业现状别并不是乐观,本身咱们就业压力就挺大的。这些海归派回国就业的话,应该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者说在哪方面应该做好准备?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

  王辉耀:这个其实是挺多,有一部分海归变海待,也是一个正常现象,确实需要注意现在的海归数量大了,任何群体都有上中下,左中右,肯定是有一部分人面临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其实中间有一部分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说我认识一些朋友回来找工作,他回来到招聘市场转了一圈,递了一圈简历没有人要他又打道回府了。实际上回来应该扎下来,应该熟悉环境。现在很多人回来对国内环境不太适应,他需要时间适应,甚至是骑驴找马。我知道有一个海归朋友告诉我,他回来之后找朋友没有找到,去了一个朋友开办的企业,在这个朋友的企业里面知道北京IBM在什么地方,摩托罗拉在哪,等于把环境熟悉了以后他的简历上也没有空白。比较切忌的是回来六个月,有人问你以前干什么,都没人要的话就越发的困难,就尽量的减少简历上的空白,然后有一段积累的经验。比较重要的是有一个心态要端正,不能说我在国外回来,我的同学在美国五万美金一年,我回来也要五万美金,这个是不太现实的。中国很多方面跟国外购买力上是不一样的,美国坐公共汽车是2美金,中国可能就两块人民币,购买力不一样。要放开心态。第三很重要的就是要跟本地的精英能够形成一个团队的合作的优势。

  陈杰人:其实我愿意把这些话往下说,我平常在招聘一些员工的过程当中,接触的一些海归也有一些想法,我想说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现在一些确实有一部分海归在外面到底学的怎么样确实还是值得打一个疑问。据我所知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有一些所谓的海归在外面转了一年,拉了一个硕士学位回来之后,他甚至连英文都还没学好,当地跟一帮华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一块儿吃住行,国外很多学校对于这个硕士论文的把关不是很严格,他回来之后等于没学很多东西。这是令人失望的一个原因,这也由此殃及到了其他的孩子。第二个我觉得作为一个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如果确定自己的一个所谓成功的价值标杆是很重要的,那么可能在几十年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当官级别高就是唯一的成功的价值,那么现在来说我觉得比如说你创办一家企业成功了,你去做一个NGO,甚至做一个其他的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我觉得都是一种成功的标准,所以在这个标准你能够多元化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路开阔了。

  主持人:真正的是镀金了。

  王辉耀:那种情况比较多,毕竟现在我们出现上百万的留学人员,中间有一部分是这样的,像英国有些国家一年的硕士行为,这样的话学校一毕业到国外读了一个硕士回来,不一定比国内的好的英文过关,刚才我也不太建议留学生出去以后天天泡在唐人街看中国报纸,看中国的影碟,讲中国话没有真正的利用环境留学。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祝福祖国》,今天我们直播间两位嘉宾一个是欧美同学会议的副会长王辉耀先生,另外一个是我们中央台特约观察员陈杰人。下面进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和嘉宾一起来聊一聊归国留学生的问题。

  主持人: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们的特别直播《祝福祖国》,刚才和王辉耀会长在一起包括我们的特约评论员陈杰人一起来谈留学生的问题。除了留学生以外您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原来大家都叫欧美同学会还是原来一直都是这个名称?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是一个比较历史悠久的机构了,是1913年当时是由詹天佑、胡适,蔡元培、顾维钧他们发起的。90多年的历史我觉得也是非常悠久的,中间诞生了大量的中国的人才,进入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因为我们现在新的留学人员大量的回来,这些留学生回来也需要一个平台,因为现在很多的留学生回来都是体制外的,不属于机构或者是属于单位了,怎么样把这批留学生整合起来是欧美同学会一个新的课题。事实上区别于不是在国外是在中国,主要是针对海归的。在北京地区有15000人,在全国大概有20个团体会员,加起来有5万人左右。

  主持人:应该说欧美同学会在加强海外的联系应该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这上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两件事。

  王辉耀:可以欧美同学会近些年有新的侧重,2002年我们创办了商会,这里面吸引大量回国创业的人,比如说像田溯宁、张朝阳都是我们核心会员。还有我们也做了一些建言献策,我们成立了建言献策委员会,就在8月份,我们邀请了海外将近50名高层次的人才回来建言献策,包括中央提出的千人计划,欧美同学会在这里面做了很多的调研,跟国家做了很多的建议。上次我们请回来的50多位高层的人才跟全国人大,包括韩启德会长,跟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座谈好几个小时,对于国家人才方面的推动,我觉得欧美同学会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都是大量的人回来。现在欧美同学会有了新的特别是建言献策,比如说上个周末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建国60年国家形象的一个论坛,我们请了赵启正先生,我们请了很多的海外回来的留学人员前来参加这个论坛。我觉得现在是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平台,吸引了海外留学人员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

  主持人:杰人你怎么看待?

  陈杰人:其实促成留学人员归国为大家做贡献,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钱学森的回国,欧美同学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我手头刚好是有一个名单,你比如说詹天佑、胡适、蔡元培、马寅初、钱学森、邓稼先、程思远、宋健等这些人都是在他们作为一个留学人员回来的过程当中,欧美同学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个人来看欧美同学会不仅仅是一个联谊性的机构,甚至在经济政治问文化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都能深刻的去影响到在海外的学者,以及包括留学回国之后的学者和人才,我想在新时代可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借这个机会向王会长提一个建议,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要整合世界各种先进文化在中国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面做一些更多的工作。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不光是一个联谊的组织,还是一个智库,集中了相当多高层次的人才,有两百多的院士,还有两百多个退下来的部长副部长,把这类人才发挥他们的优势、发挥他们的智库优势,我们还和欧美同学会一起成立一个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这里面我们也给国家建言献策,有很多报告提到中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我觉得下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海外还有一百多万的留学人员,把这个群体里面高端的精英的学者专家企业家把他们整合起来,把他们的思想整合起来,就是说特别对中国的文化对中国实力的打造,对中国思想建设的发展会起很多的作用。

  陈杰人:我非常的赞成,说到智库,智库应该是一个外来词,最早是出现在外国,中国这两年也是特别重视智库,特别是民间智库的建设工作。我想欧美同学会如果说过去海归还是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去按步就班去发挥作用的话,今后可能用各种形式,比如说虚拟的或者是实在的?让大家去集体发挥智慧,我也注意到欧美同学会这边也建立了一个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是一个真正的民间的智库,并且它的特点就是资金上的独立,然后决策上的独立,应该是基于科学技术和规则向政府向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意见。

  王辉耀:特别是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直接独立性的发表直接的见解。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王会长特别强调独立性智库的意义,您对于中国的智库的建设,特别是中国智库在国际化、包括独立化这两个方面完善有哪些见解呢?

  王辉耀:我觉得确实是目前越来越应该重视的问题,中国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在硬件的打造上,我们修建了三峡、我们宇宙飞船送人上了天;软实力方面,我们又是一个行政效率国家来讲非常高效的国家,对于前期政策的论证,我觉得越发显得重要,现在有很多的研究院,研究中心都是在政府的体制内的。我们应该培养体制外的包括民间的独立性比较强的机构来为国家建言献策,这样的话有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不同的声音能够反一些真正的需要反映的一些问题,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促进国家的建设,比如说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是到了这个阶段越发重要了。

  陈杰人:我觉得作为海归和国内本土的成长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各种文化背景下、各种不一样的文化成长起来,感受不同学术氛围,基于各种文化、思维习惯,大家聚集到一块的时候,碰到许多智慧的火花,在文化、思维模式、制度建设等等方面都能够去发挥各自的作用。

  主持人:通过刚才二位嘉宾的探讨,我们得到了一个共识,建立中国智库一定要利用海外的人力资源,但是摆在我们现实是什么,就是我们曾经在新闻当中也多次看到一些数据,比如说每一年的留学人员,真正回国效力祖国的可能只有10%,或者是百分之多少,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是特别多,对于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大量流失,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机制才能够真正的吸引他们回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他们送房子,送一些物质上的。

  王辉耀:主持人提了非常好的问题,目前来讲中国留学生数量是非常大,而且在很多国家排在第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是排名第一了,但是确实面临高端人才回来的严重不足,比如说博士的学生回国率还不到10%,这个是比较低的回国率。这方面就像您刚才讲的,确实我们光是提供一个比如说物质上的条件,可能已经不是一个很根本的条件,我们需要软环境的打造,比如说在用人的机制上,在委任上面,特别是能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还有就是让留学生参政议政,通过发挥他们的声音,把他们吸纳到体制内来,起码在很多方面予以重视,我觉得在这方面觉得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不能只是把留学生作为一个技术人才,作为专业人才来用,而把他们作为全方位的人才,多元化的人才,国际化的人才,实际上中国现在跟国际上打交道,面临这么复杂的国际局面,有这么多的新的问题处理,我们需要有一大批国际事业的高端人才来帮助我们,我觉得这块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陈杰人:我听到王先生说的我深有感触,首先一个方面就是他说的体制内的词,我觉得中国来说可能是将来的一段时间需要突破一个观念就是所谓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中间的鸿沟一定要把它打通,这样的话不管是一个本土成长的学者,还是国外回来的学者,不管自己办一个企业,还是政府工作,还是国有企业工作,只要是能够得到重视、得到国家的认可,这就需要打破鸿沟了。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才,在将来包括像哲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等等文科类的人才,都是需要的。因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我们经历了几十年对于理工科人的渴求之后,下一段应该是对于文科人同等的重视起来。

  主持人:再替我们收音机旁听众朋友问一个特别实际的问题,估计杰人老师也有这样的需求,比如说什么样的归国留学人员才能够加入欧美同学会?

  王辉耀:这个门槛倒不是特别高,我们现在按照我们的标准是一年以上海外留学进修的经验吧,如果是机构出去有一年的进修经验,如果是学生有一年以上的留学经验就可以。在欧美同学会的网站上都有现成的表格,他需要有两个介绍人就可以申请了。欧美同学会举办了很多的活动,比如说我们每年包括欧美同学会商会都在北京举办很多大型的活动,每年有一个新年圣诞的活动,每次都上千人,平时举办很多的论坛,上周举办的论坛就来了将近三百人,都是面向社会的,我们不光是留学人员也对社会开放。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互动的平台,我们也欢迎更多的留学人员或者是其他的希望加入到欧美同学会里面的人加入,没有太高的门槛。

  主持人:杰人老师还是有希望的,但是首先你必须要出去留学,现在留学好像越来越低龄化了,都往高中生就开始送出去了。王会长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王辉耀:我觉得可能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现在有一个因素是推拉因素,一个是中国的比如说教育制度,比如说今年我们有80多万考生放弃高考,可能高考的这种残酷性或者说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病,使得我们很多的学生就从中学就放弃国内学习就出国了。另一方面就是国外这些年也放宽了对中国学生吸引的力度,比如说美国签证去年就发了35000个签证,这些都吸引包括奖学金大量的发放,吸引国内学生去留学,还对留学生的移民做了很多的优惠,加拿大对中国留学生移民是开放的,有2万个名额,现在有5000个申请还不满,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人出国留学。我觉得低龄化确实是一个趋势,因为以前拿到奖学金就可以,现在家里有经济条件以后在本科阶段就送出去了,比如考ACT的学生大量的增加,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趋势,主要是把这些学好之后怎么吸引过来,我觉得可能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来自中国欧美同学会的副会长王辉耀先生给我们一起聊了聊关于归国留学生,尤其是非常有意义的关于中国智库建设的问题,非常感谢,下面我们要感谢二位嘉宾,最后是希望王会长和杰人老师,咱们再送出对祖国的祝福吧!

  王辉耀:我觉得60年一个甲子的历程,沧桑巨变,中国从战乱的初步发展的国家到今天成为一个世界的经济的一个大国,很快我们会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我觉得中国走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路口上,但是我们光有硬件、光有很多的基础设施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打造我们的软势力、打造我们的思想,打造我们真正能够具有国际感染力的思想观念。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后几十年还有更加遥远,可能是艰辛的路要走,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不仅在经济实力上,在思想上文化上也能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这个是对祖国的祝愿。

  陈杰人:我想随着中国和国际社会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往,人员的交往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这种交往当中一定能够去让全世界的资源去为我所用,能够让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主持人:感谢二位嘉宾参与我们特别的直播《祝福祖国》!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正是它的非线性赋予了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