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物联网”概念热火朝天,A股相关概念的股票也是鸡犬升天,夸张的评价比如“互联网后又一信息产业浪潮”、“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层出不穷,不熟悉情况的群众也在纳闷,怎么突然就被进入了“伟大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绝对不是什么新概念,互联网和电信网本身就是个“物联网”,互联网终端“计算机”和电信网终端“电话”难道不是“物”吗?只不过计算机和电话这些“物”具备了人机界面,可以和人交换信息。而所谓“物联网”只不过是一个连接了不具备人机界面的“物”的系统,如果一定要说特征,也只不过就是“物联网”的“物”所要求的信息传递速率特别低而已。
“物联网”不仅不是个新概念,而且是个很陈旧的概念,什么智能电网、智能家电、射频标签这些应用概念至少十年前就有了,但这些应用至今都局限在一些行业的个性化的应用,都没有发展成为一个规模网络化的应用,也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市场容量。为什么?
首先,“物联网”并不适合大规模标准化。“物联网”的本质就是将“物”接入互联网或者电信网:如果“物”是直接接入网络的,那这个“物”和一个电脑和手机无异,本来就是标准化的(比如,所谓物联网里的城市车辆智能系统概念其实就是3G集群系统);如果“物”通过“更微小的网络”将信息集中到一个集中器上,由该集中器接入网络的,则集中器和一个电脑和手机也无异,也是标准化的,只有那个“更微小的网络”有标准化的必要。而“更微小的网络”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已存在众多的协议和标准,比如蓝牙、Zigbee等,所谓的“物联网”不过是再搞一个类似蓝牙的协议罢了。同时因为“更微小的网络”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个性化要求不同,很难也没有必要以一个标准一统了之(曾号称什么都能干的蓝牙就是个失败案例),从技术上“物联网”就不适合也不可能大规模标准化,所以“物联网”只是一个概念包装而已,炒作成分大于实际技术内容。
其次,已有的事实均证明,在目前阶段“物联网”的技术效率并没有转化为规模的经济效率。目前被列举的所谓“物联网”应用没有一个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比如能够以GSM短消息远程控制的概念智能空调早就有了,这种智能空调配备了能够和GSM网络直接通信的调制解调器,但除了有钱没处花的人,一般消费者是绝不会给空调再掏钱配备一个调制解调器,而目的只是为了能够在回家路上就把家里空调打开;比如智能抄表系统也早已有之,这种系统能将电表的读数通过商用无线系统(比如GSM短消息)传递到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但即使超有钱的电力系统也没有规模使用这类技术,原因还是因为这类技术没有经济效率。这些例子不一一列举了,现在只不过把这些概念拿到3G系统上再包装炒作一遍。
这次运营商成了宣贯物联网的主力,一是为了转移大家对3G惨淡状况的注意力,二是如果在3G系统上将物联网这种业务搞起来,运营商是最开心的,因为速率越低的业务运营商越赚钱。但问题是这3G系统连“人”的钱都那么难赚,让“人”为“物”掏钱恐怕就更难了。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